正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已經接近尾聲,計劃于今天(12日)閉幕。目前,大會已經取得一些積極進展,但在化石能源何去何從等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大會最終能否在博弈中達成共識、順利閉幕?中方在這關鍵階段又將如何發揮推動作用?總臺中國之聲記者劉夢雅對中國代表團隨團專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進行了專訪。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舉行
本屆大會以“團結、行動、落實”為主題,圍繞全球盤點及減緩、適應、資金、損失損害、公正轉型等關鍵議題開展磋商與談判。中國代表團隨團專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介紹,從目前看,全球盤點決議中有關提高減排行動力度和資金支持力度的內容仍是談判焦點問題,特別是有關管控化石燃料的表述仍是各方爭論的焦點。
徐華清:應該說目前大會確實已經進入最焦灼的階段,談判已經從技術層面轉入到政治層面,開展部長級磋商。從已經出臺的第一版案文看,特別是有關化石燃料的表述,現在文本上已有4個選項,實際上不止4個選擇,對這個問題一些締約方立場很對立,中方希望找到一個清晰而又正確的未來方向,既能體現最大的包容性,又能讓大家都能夠接受的結果。
為了逐漸彌合《巴黎協定》長期目標和各國國家自主貢獻(NDCs)近期目標的差距,《巴黎協定》設立了每五年一次的“全球盤點”機制,目的是定期回顧全球為落實《巴黎協定》所開展的集體努力,為進一步增強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提供信息和指導。徐華清表示,全球盤點成果將為國際社會落實《巴黎協定》帶來信心和希望,確保全球氣候治理沿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徐華清:COP28是《巴黎協定》首個全球盤點年,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各方對全球盤點的成果抱有高度期待。在談判第一周,各方圍繞全球盤點開展了密集的會議和非正式磋商,在程序性上達成了結論草案,目前尚有200多個不同分歧點,亟待各方求同存異,逐一解決。
早在本屆大會開幕前,中美就發表了《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這個聲明圍繞大會全球盤點、適應、資金、損失損害等關鍵議題開展交流并形成共識,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可能出現的一些爭議焦點提出解決方案。徐華清表示,中國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
徐華清: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2022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超過51%;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5%,十年提升了7.8個百分點。中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呈現了速度快、活力強的良好態勢,也為全球加速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中國也積極參與氣候多邊進程,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大會主席蘇爾坦·賈比爾12月11日宣布,大會已批準阿塞拜疆主辦下屆締約方大會(COP29)的申請,下屆大會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而針對本屆大會,蘇爾坦·賈比爾坦言,各國談判代表在過去幾天的談判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是速度還不夠快,需要大幅加速。就在此前,世界氣象組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目前談判的情況還不明朗,世界各國的氣候行動計劃仍不足以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非常具有挑戰性。徐華清表示,在成敗與否最為關鍵的階段,中國正在持續為大會達成共識、取得成功發揮關鍵作用。
徐華清:中方正在跟各主要國家、主要集團密集磋商,繼續發揮負責任發展中大國作用、牽線搭橋等關鍵少數作用,加強合作并與其他國家共同應對氣候危機,確保COP28堅持《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的目標、原則及制度安排,我們期待聯合國氣候變化迪拜大會(COP28)以全球盤點為契機,向國際社會發出聚焦行動與合作的積極信號。
監制丨樊新政
記者丨劉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