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里時間12月9日下午,“環境與氣候協同行動與經驗分享邊會”成功舉辦,邊會是COP25中國角系列邊會之一,由生態環境部氣候司主辦,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清華氣候研究院)、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國家氣候戰略中心)、聯合國環境署、氣候變化與清潔空氣聯盟、能源基金會等機構聯合承辦,邊會包括主旨演講和嘉賓討論兩個環節。
主旨演講環節由清華大學氣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教授主持,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氣候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氣候變化和清潔空氣聯盟區域評定與科學事務官員內森·博格福德·帕內爾、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徐華清和能源基金會總裁鄒驥分別圍繞“環境與氣候協同行動的中國案例”、“環境與氣候協同的國際經驗分享”、“低碳發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常規污染物與二氧化碳協同管理的目標、方法與措施”等主題發表演講。
嘉賓討論環節由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馬愛民副主任主持。李政副院長、氣候變化和清潔空氣聯盟高級董事丹?麥克杜格、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政策法規部負責人楊秀、能源基金會(北京)城市項目主任王志高、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法制與標準處處長白文杰和深圳市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東分別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討了協同治理的優先領域、面臨的挑戰及相關建議。
徐華清主任簡要回顧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低碳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科學內涵和總體要求,分析了三者的關系,并建議著力按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努力培育綠色低碳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和“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四碳”要求,圍繞提升協同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總體目標,從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兩個基本視角,聚焦“規劃與目標”、“政策與行動”及“制度與體系”三個重點領域,通過“識別-評價-協同-創新”四個主要環節,研究提出以低碳發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即“一低推兩高”)的“十四五”協同工作方案,和以低碳發展促進城市碳排放達峰和空氣質量達標(即“一低促雙達”)的“十四五”協同政策建議。